旅游频道

文旅融合 美好生活

2020年08月11日 17:21:01 星期二

探秘“镇馆之宝” 感受文博魅力 正定博物馆等河北省18家博物馆成功晋级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4-09-18 08:37:26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黄釉刻席纹剪纸贴花双系执壶(正定博物馆)。

唐代红陶圈带壶(黄骅市博物馆)。

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临城县邢窑博物馆)。

古菱齿象化石(迁安市博物馆)。

青石螭首(邺城博物馆)。

日前,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二、三级博物馆评估结果,河北省18家博物馆晋级。其中,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共13家,分别是:正定博物馆、迁安市博物馆、北戴河秦行宫遗址博物馆、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邺城博物馆、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临城县邢窑博物馆、邢窑遗址博物馆、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涿州市博物馆、保定市博物馆、泥河湾博物馆、黄骅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三级博物馆的共5家,分别是:献县博物馆、冀州博物馆、曲周博物馆、武安市磁山文化博物馆、三河市博物馆。

据悉,这是继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等5家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后,河北省在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中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河北省开展国家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和十佳博物馆培育等创新工作的成效。

让我们走进这些博物馆,看看都有哪些当家“镇馆之宝”。

燕赵晚报记者 马冬

正定博物馆

“镇馆之宝”:黄釉刻席纹剪纸贴花双系执壶

特点介绍:这件黄釉刻席纹剪纸贴花双系执壶高13.7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9.6厘米,画面构思简练,美观大方,整体装饰体现出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此壶的出土将剪纸贴花工艺出现的时期,由此前的宋代提前至唐代,为剪纸贴花工艺与制瓷技艺结合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

迁安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古菱齿象化石

特点介绍:在迁安市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象化石展厅,陈列着一具保存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是目前亚洲地区出土最完整的古象化石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型最大、保存最好的古菱齿象化石。

邺城博物馆

“镇馆之宝”:青石螭首

特点介绍:“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勾起人们对铜雀台的无限遐想。在邺城博物馆内,有一件出土于铜雀台遗址的国宝级文物——青石螭首,可作为承载后人想象的实物。这件青石螭首通长1.91米、宽0.33米、高0.49米,前半部分是螭首,雕刻精细,它神态夸张,大张着口,牙齿外露,眉目张扬,后半部分因为是嵌入建筑物内的,所以没有打磨,就是粗糙的条状。这件青石螭首是铜雀台上的建筑构件,主要起装饰作用,象征着等级、威仪。它体量大,雕刻精美,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铜雀台的宏伟壮丽。

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

“镇馆之宝”:古罗马金币

特点介绍:两枚古罗马金币出土于磁县北朝茹茹公主墓,为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查士丁一世金币,分别铸造于公元491年至518年、公元518年至527年,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两枚古罗马金币表明在1400多年前河北已处在域外贸易交流的前沿。

临城县邢窑博物馆

“镇馆之宝”: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白釉执壶

特点介绍: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造型模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壶身呈扁圆形,鼓腹,圆拱形提梁,圆底,饼状实足,底部刻有“八”“井”字符号。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和白釉执壶是目前发现的邢瓷中的代表作,胎质细密坚硬,白度很高,历经千年仍然焕发着光彩,与文献中记载的唐代邢瓷“白如雪”的特点十分吻合。

泥河湾博物馆

“镇馆之宝”:玉猪龙

特点介绍:张家口阳原县姜家梁遗址一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随葬玉猪龙,玉质、造型与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猪龙相同,反映出泥河湾地区与辽西红山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玉猪龙此前一直在河北省文研所保存,2019年回到阔别24年的“老家”阳原,成为泥河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迄今在河北境内保存的唯一一条新石器时代的“龙”。

黄骅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红陶圈带壶

特点介绍:这件红陶圈带壶整体为环形,上部开口,底座为喇叭形,器身有仿缝线纹饰,在成熟的中原制陶技艺基础上融入了浓郁的草原风情。它是隋唐“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合艺术品,也是黄骅地区商贸荟萃、经济发达、盐业繁荣的见证。

编辑: 苗家乐     责任编辑:尚燕华